『正念瑜伽』(mindful yoga)目前已發展成一套針對身、心、靈整合的鍛鍊方法, 內容結合正念、古典瑜伽及身心治療行法,無論對身心鍛鍊或情緒舒發,以至拓展靈性方面都有特效。
本中心禮請的多位該課程的專業導師中,其中多位除了本身是臨床心理學家、『正念減壓療程』合資格導師及內觀修習者外, 也是持之以恒練習正念瑜伽的得益者。 而本中心及課程創立人黃耀光老師更早於1995年已引用正念作為瑜伽課堂教法及成立內觀智慧禪學會推廣緬甸式正念修習, 而本身亦是MBSR『正念減壓療程』資深導師、瑜伽資深導師、身心治療師及多種內觀智慧禪修習者。 其設計課程修習大致可分為兩個程面:首先是注重對身體及情緒的和諧; 其二則注重對心靈智慧的開發。而正念瑜伽課程更有以下特色:
近十多年來,我們常常接觸到不同的宣傳媒体來介紹並推廣瑜伽,唯這類資料多集中提及瑜伽在減肥健体以至減壓方面的作用, 但對瑜伽本屬的哲學性或其所蘊含的身心醫學提及者甚少。
其實瑜伽本源自遠古修行者,為一種修行方式,起源於印度。從吠陀時期(Veda)到奧義書時期(Upanishasd ), 發展逾二千五百年後,由本來注重律法與規則的修行方式,漸漸發展至後期注重哲理方面的修習。到了公元200-300年, 帕坦加利(Patanjali)將上述兩時期有關的相關經典,以及各不同的修習方式加以整合,著作成《瑜伽經》("Yoga Sutra"), 將古老的瑜伽有序地帶出全貌。《瑜伽經》提出了Raja Yoga (皇者瑜伽或稱古典瑜伽),奠定瑜伽八部,不但概觀瑜伽的歷史, 更進一步突顯瑜伽在整合身心方面的力量。
帕坦加利(Patanjali)指出瑜伽可分為八個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公德與約制(Yamas)、第二階段:私德及自知 (Niyamas)、 第三階段:身體姿態 (Asanas)、第四階段: 呼吸技巧 (Pranayama)、第五階段:感官退隱 (Pratyahara)、 第六階段:專注力(Dharana)、第七階段:覺察力(Dhyana)、第八階段:喜樂與真理合一(Samadhi)。由此可見, 近年流行的瑜伽只集中於第三及第四階段. 事實上,我們追溯瑜伽的歷史與內涵,可見瑜伽是一種整合身心,引領我們達至和諧的科學或哲學。